欲消此胀,必先扶阳。设或有病外感,须按定六经提纲,不必问乎药品。
奈何泄之于医,世人不识,反多皆议。 [眉批]虚心人语,又是婆心人语。
有病而始见声洪,则为邪实火旺,法宜泻火为主。若既吐已,而见周身大热,并无三阳表证足征。
二气贯于周身,精气足,则神自聪明,故无所不知不晓。法宜发汗行水为主,如小青龙汤,或麻黄汤加伏苓、泽泻之类。
因阳阴火旺而致者,由胃中有火,热蒸于外,大汗如雨。今阴升而阳不升,更以阴药助之,阴愈升而阳愈降,不死何待。
如大剂甘草干姜汤,甘草附子汤,参附汤,芪附汤,归附汤,术附汤之类,皆可酌选。法宜回阳降逆为主,如吴萸四逆汤、半夏生姜汤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