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足太阴、阳明药也。 而石脂一斤之多,适足以济寒而杀人矣!岂仲景之方乎?
白芷所以解阳明之经,石膏所以清阳明之腑,知母所以养阳明之阴。眩悸惕之证;阳明宜下,下多亡阴,故有下利身痛之证。
寒束于表,阳气不得泄越,故上逆;气并于膈。 经曰∶左右者,阴阳之道路也。
每服四十丸,井水下。东垣立此法,以听用者之进退,倘能随证加减,实能统治诸疡,亦嘉惠后人无穷之心也。
今反热,寒邪在表,未全传里,但皮肤郁闭发热,故用麻黄、细辛以发表,熟附子以温少阴之经,假使寒邪入里,外必无热,当见吐利厥逆等证,而正属少阴四逆汤证矣。此足阳明、厥阴药也。
少阳之脉行于两胁,故令胁痛;其经属于胆,胆汁上溢故口苦。气不通利为气胀,血不通利为血胀,但气分心下坚大而病发于上,血分血结胞门而病发于下;气血不通,则水亦胀。